苏绣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,苏绣的一针一线里不仅绣出了婉转情思与人间草木,更绣出了世间的百般姿态。苏绣不仅是指尖在一针一线间的修行,更是各种针法相辅相成下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。本系列微课以“苏绣溯源”为起点,带领学习者了解苏绣的历史渊源、发展历程、艺术特点、苏绣工具与技法传承,增进学习者对于苏绣的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,让更多学习者对苏绣产生好奇、产生欣赏、产生学习兴趣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一等奖。本课程通过讲解制作手工皮具常用的工具、皮革的选择、皮革制作的工序流程,让学习者对手工皮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。同时,掌握皮具制作相关的打版、打斩、缝线、封边等相关技巧,让学习者通过具体物品的制作,领略手工皮具制作的整个过程和技巧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一等奖。《徐行草编》系列微课是嘉定区徐行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老师开发团队从2016年起至今,经过8年积累开发形成的系列课程,包括国家级非遗名录——徐行草编的发展历史,各类编织技法,传统的草编作品杯垫、提包、拖鞋的编织,还有融入了现代的装饰元素,开发创作出各种图案的挂饰、摆件、贴画等草编作品,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要求,增加了学员的学习的兴趣性,让徐行草编非遗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三等奖。本课程以手工艺术为载体,学习内容从手工作品制作到日常衣服穿搭,从东方生活美学到工艺美术鉴赏,让更多的学习者了解现代材料和工艺在传统手工艺术中的运用,体验传统手工与创新实践的乐趣,感受匠人的精神和中国人的生活之美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三等奖。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本系列微课从春、夏两季节气开始,共十二集。每种节气都选取了该节气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花卉作为衍纸主题,构建成一幅幅衍纸画。通过将二十四节气与衍纸相结合,让社区居民在学习衍纸手工的同时,更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节气特点,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三等奖。蜡染作为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被世人公认为是最精美的艺术之一,广受人民群众喜爱。本课程讲授了蜡染的常见纹饰图案,同时配以生动的文章典籍、图案缘由、民间传说等内容,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。希望通过对非遗传统技艺的了解和学习,提高对生活对美的追求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二等奖。传统节日趣味衍纸课程是一门创意手工艺课程,它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衍纸艺术巧妙结合。课程内容丰富,涵盖春节、元宵节、中秋节等多个传统节日,引导学员运用衍纸技巧创作具有节日特色的作品,如春节的福字、元宵节的灯笼等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二等奖。法绣有着凹凸的立体感,善于表现精美纹饰和抽象情绪。本课程通过带领学习者绣制一幅完整的法绣作品,让大家掌握钩针使用的方法、刺绣图案的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等相关知识。轻松了解法绣技法的精髓所在,领略法绣的独特魅力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二等奖。器中芳华,华即花。花,丰富了器的生命。器,盛放了花的美丽。中式美学是超出事物本身的意境美,中式插花要求以形传神,形神兼备,以情动人,融生活、知识、艺术为一体。本系列微课选择了盘、篮、瓶、筒与花中四君子梅、兰、竹、菊结合,进行中式插花。花器与花使用纸与纸藤,运用非遗文化中通草花与竹编的部分技艺,亲手制作,慢慢感悟,让观者体验中式美学的魅力,感受传统文化之美,体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二等奖。本系列微课属于学校“棉花的一生”课程群中的文创类课程,延续了棉花织成土布后,如何通过创意手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,让土布活色生香,点亮我们的生活。
2024年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系列微课二等奖。《瓶子的艺术》课程以变废为宝、美化生活为理念,结合节能环保,围绕“瓶子”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物品,通过新颖的创意、基础的构思构图和设计,巧手巧思将各类废弃瓶子变成生活中一件可观赏的艺术品,成本低廉、贴近生活、体验丰富、效果显著。
本课程选取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中的典型节气作为创作主题制作面塑,结合节气特征选取树叶、蝴蝶、瓢虫、燕子、枇杷、荷叶、荷花、海星、贝壳、芦苇、玉米、辣椒、糖葫芦、饺子、梅花等具象载体,讲解面团的调色、制作及面塑制作手法。在引导学员在了解节气知识、联想节气景象、制作节气面塑的同时,感受四季更迭变化之美、感受面塑传统手工艺之美。